《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发布,全球排名北京第三、上海第十
浏览量:843 发布时间:2022-12-21 08:11:53

12月19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共同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GIHI2022)。该指数显示,北京首次超越伦敦,在全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位列第三位。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均进入全球前十强,分别位居全球第六、第十位。


图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排名前三十城市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指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凭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独特优势,发展形成引导和指挥全球创新要素流动方向、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枢纽性城市。其集聚了高端科技创新资源,辐射引领能力强,不仅是全球科学中心,还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集中地,拥有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GIHI)从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三个维度来评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都市圈)的发展水平。首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科学研究活动纵深发展和地理扩散形成的科学中心。其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创新活动和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后形成的全球创新高地。第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生态。 


图为GIHI评估的概念模型 


从地域分布来看,欧美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仍然处于领导地位,亚洲城市崛起势头再上新台阶,推动国际创新格局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前 50 强城市(都市圈)中美国占 19 席,欧洲占 18 席,亚洲占 8 席。亚洲城市(都市圈)中,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东京、上海、首尔、新加坡、京都 - 大阪 - 神户、台北 8 个城市位列 50 强,且其中 6 个城市(都市圈)跻身前 20 强,成为全球创新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从中国城市来看,共 19 个城市入围榜单,呈现出大批崛起之势。长沙、天津、西安、重庆、济南、青岛、长春、大连、哈尔滨等城市首次进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视野。中国城市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正在持续提升,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均已跻身全球创新中心前十。但中国城市的排名分布较为离散,形成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个领先创新中心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格局。


图为中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模式图


从发展模式来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发展路径区域化特征显著。从整体上来看,欧洲城市(都市圈)普遍拥有良好的创新生态,在全球创新生态方面领跑,为其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美国地区除旧金山 - 圣何塞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外,其余城市(都市圈)在科学中心与创新生态方面兼具优势,形成科学中心与创新生态的良性互动。中国地区在三项一级指标上发展较为均衡,但相对于其他地区,创新高地优势显著,地区创新经济活跃,是助力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创新高地排名中,美国旧金山 - 圣何塞得分高居榜首,东京、北京分列第二、第三位。从20 强来看,亚洲城市(都市圈)数量最多,共8 个(其中中国 4 个),美国城市(都市圈)占7 个,欧洲城市(都市圈)占 5 个。从变化趋势来看,前三名格局保持不变,旧金山 - 圣何塞已经连续三年蝉联第一。


前 20 强城市在“创新高地”不同细分指标上存在差异化发展态势。旧金山 - 圣何塞 4 个指标发展较为均衡,其中创新企业、新兴产业均位列榜首,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排在第二。东京、旧金山 - 圣何塞、京都 - 大阪 - 神户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其它城市。东京、北京、纽约、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的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较为发达。都柏林、苏黎世、西雅图 - 塔科马 - 贝尔维尤、慕尼黑等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图为前二十城市发展状况


其它,诸如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企业、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及数据,请点击下载完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报告。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完整版下载


微信客服
迈科技微信号

打开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