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时间: ~
地址:北京
活动已结束(0人已报名)
分享到:
中国的科技达人注意了。迈科技接到了《科技部关于开展首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的通知》,受委托组织参加首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摘要如下:
科技部选择在部分条件成熟的省、市和国家高新区以试点方式启动首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此次创新挑战赛,是针对具体技术创新需求,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通过“揭榜比拼”的方式,在竞争中决出优胜者。对于获胜者,活动组委会将给予20万以下不等奖励。
迈科技MetaLab,作为活动组委会指定的技术难题发布机构,特向全国发布如下项目信息:
诚邀相关企业、团队(个人)参与挑战。点此报名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科技部
承办单位:科技部火炬中心、北京市科委、湖南省科技厅、宁波市科技局、西安市科技局、安康市科技局、成都国家高新区、绵阳国家高新区
挑战方式
中国创新挑战赛是针对具体技术创新需求,通过“揭榜比拼”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的创新众包服务活动。
大赛意义
寻找民间高手,征集解决方案。
助力创新创造,优化支持体系。
促进跨界创新,完善创新机制。
激发创新潜能,推动众包服务。
大赛目标
解决企业需求,企业需求集中发布,技术工序精准匹配,揭榜挂帅挑战难题。
激发创新活力,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财富源泉充分涌动,万众创新蔚然成风。
促进成果转化,增加技术价值发现,繁荣技术交易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赛事流程
赛程周期: 2016年10月-12月
参赛注册
所有参赛企业、机构或个人均须在中国创新挑战赛官网在线注册(网址:challenge.chinatorch.gov.cn)。
需求征集
目前各试点地区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已征集、筛选完毕,需求内容涉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互联网+、富硒产业等多个领域。
需求发布
通过筛选的需求,将通过迈科技产业技术对接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
征集解决方案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动员科研团队、自然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报名参赛,提交解决方案。中国创新挑战赛对挑战者资格不设硬性限制,每个企业需求对应的挑战报名开放期约两个月。对国家科技成果库中已有成果能较好对接和满足企业需求的,直接进行成果推送。
解决方案比拼
网络初赛:
由需求企业和技术专家对参赛的解决方案进行网络初选,针对每个企业需求择优选出3-5个优秀解决方案及优秀挑战者。
线下对接:
组织需求企业与优秀挑战者进行线下对接,通过充分沟通与谈判协商,增进双方了解,促进企业需求与解决方案的有效对接。
现场决赛:
现场赛采用路演形式,主要包括企业需求介绍、解决方案陈述、专业问答、现场评选等环节。由需求企业、技术专家、投资专家和技术经纪人等组成评委,评选出挑战赛优胜者,其中需求企业的意见起决定作用。现场观众包括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以及媒体等,以增进企业和社会对中国创新挑战赛的了解和兴趣。
奖励及后续支持
优胜挑战者及部分挑战者将获得一定额度的资金奖励。奖金仅用作奖励挑战者,不作为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或其他独占性合作的强制条件。
优胜挑战者与需求企业协商确立下一步合作方案,对于参赛过程中实现成果对接转化的,地方按当地奖励技术转移的政策给予补助;对后续签订企业委托研发项目的,可优先纳入地方科技计划给予支持。
同时,挑战赛承办单位将聚集和整合相关资源,为需求企业与挑战者提供包括科技政策咨询、企业战略咨询、知识产权、技术交易和投融资等服务,并进行后续跟踪与效果评价。
技术秘密和知识产权保护
参与比赛的需求企业、挑战者和评审专家均需签订《保密协议》和《免责声明》法律文本。公开发布企业需求时要根据企业意愿隐去相关信息,进行公开比赛要征得需求企业和挑战者的同意。
一、报名方式
登陆大赛官网了解更多信息:http://challenge.cittc.nethttp://challenge.chinatorch.gov.cn
填写“方案/创意提交表”发邮件至:challenge@chinatis.com
二、咨询与投诉
联系人:肖蕾
电 话:010-62619925-871,010-88656293
1、难题编号:NTBJ201611096001
项目名称:高品位(电石出炉)余热发电技术
现有基础情况
YL公司具有先进产业生产设备,集中PVC、水泥、煤化工行业,均有部余热可以利用,水泥行业已有初步设计,下一步需在加强电石余热利用技术的同时,进行协同余热在整个能源管理体系的布局和规划。
具体合作需求
YL公司每年的电石产量约为72万吨,将电石从2000℃冷却至800℃时,会向外界释放大量的高品热源,目前,该部分热源没有被利用,需要将此部分热量充分利用起来进行发电。
现需要解决以下两项技术:
1、如何收集高品位热技术;
2、如何将有效的高品位热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2、难题编号:NTBJ201611096002
项目名称:储能技术
现有基础情况
YL作为能源方面的上市公司,现在集中发展生态光伏、光伏扶贫、储能技术等。
具体合作需求
YL公司需要收购储能方面的技术。
3、难题编号:NTBJ201611094003
项目名称:沥青类耐根穿刺防水卷材根阻剂快速含量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现有基础情况
屋顶花园用耐根穿刺防水材料按根阻原理,一般分为物理(机械)根阻和化学根阻这两种方法。其中化学根阻的原理是在防水卷材的生产过程中加入高活性的生物根阻添加剂,使其均匀分散在卷材的沥青涂层中,当植物的根系生长接触到防水卷材的沥青层,一种生物化学活动所产生的交互作用使活性根阻剂发挥功效,抑制植物生长素的分泌,刺激植物根系逆向或往其他方向生长,保护了整个屋面的防水保温结构。这种方法将生物化学原理与防水材料相结合,起到防水与耐根穿刺的双重功能,同时也是目前最佳的阻止根系穿透接缝部位的解决方法。添加根阻剂的防水材料基本上是以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为主。化学根阻的防水卷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1、根阻剂效果易受卷材中其他添加成分的影响;2、用量难以控制,效果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衰退;3、尚无快速合理的方法可以检测出卷材产品是否添加了根阻剂;4、根阻剂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公司。
防水卷材的耐根穿刺性能的评价方法是采用种植植物的检测试验来完成的。对于耐根穿刺防水卷材中的阻根剂的定性、定量分析国内外还没有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标准。工程应用时需要快速判定防水卷材是否含有阻根剂以及阻根剂含量,采用2年的种植植物检测试验,测定时间太长。 因此,急需建立一种耐根穿刺防水卷材中的阻根剂的测试方法。同时,耐根穿刺防水材料的国家标准正在修订,对阻根剂含量的检测方法将纳入新制订的国家标准中去,因此本项目研究也十分迫切。
具体合作需求
本项目拟对耐根穿刺防水卷材中阻根剂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建立耐根穿刺防水卷材中阻根剂的测试方法。并作为国家标准《绿色屋面用防水材料 耐根穿刺防水材料》中的规范性试验方法(计划号20120904-T-609)。这将有助于判定产品的优劣等级,对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恶意竞争、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4、难题编号:NTBJ201611098004
项目名称:既有幕墙结构胶失效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与装置
具体合作需求
北京等大城市高层玻璃幕墙隐患众多,传统检测技术因无法适应现场实验环境和多变条件,难以有效实施。本需求的目标是开发出幕墙结构胶失效风险检测方法与装置,从而解决幕墙结构胶失效无法现场测试与分析的难题。
要求如下:
1、 开发既有幕墙结构胶失效现场快速检测方法1项;
2、 开发与测试方法配套的检测装置样机1台;
3、 示范检测500平米既有幕墙;
4、 申报受理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5、难题编号:NTBJ201611098005
项目名称:大型复杂钛合金构件焊接变形与残余应力研究
具体合作需求
海洋工程用大型复杂钛合金构件涉及对接接头、T型接头,角接头等多种焊接形式,焊接量大,同时钛合金本身弹性模量低,导热系数小,在大型钛合金构件焊接过程中不同焊接结构焊接残余应力交互影响,变形规律复杂,控制难度大。因此,急需开展大型钛合金构件焊接变形与残余应力计算研究,为实际焊接变形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是国内外焊接模拟研究热点之一,但针对海洋工程用大型钛合金构件研究较少。项目难点有以下几方面,钛合金热力学数据不全,难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同时大型钛合金构件结构复杂,边界条件设定难度大,另外,模型复杂,计算量大,对计算机工作站硬件要求高。
技术指标
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吻合度大于80
6、难题编号:NTBJ201611094006
项目名称:含POSS基团的阻燃低毒树脂体系开发
具体合作需求
含POSS基团阻燃低毒树脂主要针对目前船舶舱内轻量化与安全性要求提出。船舶舱内结构用复合材料低烟、低毒需求强烈,目前树脂基体改进困难,POSS基团引入可大幅提升低烟、低毒特性,保证复合材料轻量化与低烟毒要求,该材料研制成功可在船舶领域推广应用。
主要难点为POSS基团如何与船舶复合材料基体树脂在保证工艺性能(低粘度、室温固化)前提下实现良好改性,大幅提升低烟毒性能。
技术指标
粘度(25℃): 500mpa·s,可室温固化;
树脂浇注体及其复合材料:煮水2h后,力学性能保留率在90%以上;
浇注体力学性能:拉伸强度:60MPa,弯曲强度:60MPa;
阻燃低毒树脂基复合材料满足船级社及公约要求。
7、难题编号:NTBJ201611094007
项目名称:室温固化低粘度高性能环氧树脂研发
具体合作需求
室温固化低粘度高性能环氧树脂主要应用于船舶承力复合材料部件,具有低粘度、高性能特点。该材料在海洋环境下(高温、高湿、高盐等)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良好工艺特性(低粘度,在200-300mPa·s),优异的力学性能,该材料研制成功可在船舶领域推广应用。
主要难点为在保持环氧树脂良好力学性能情况下,如何实现粘度与室温固化平衡技术。
技术指标
粘度(25℃):200-300mpa·s,可室温固化;
树脂浇注体及其复合材料:煮水2h后,力学性能保留率在95%以上;
浇注体力学性能:拉伸强度:85MPa,弯曲强度:85MPa;
50℃下,盐雾1000h后树脂浇注体力学性能保留率在95%以上。
8、难题编号:NTBJ201611094008
项目名称:海洋环境下轻质承载隐身泡沫材料研发
具体合作需求
轻质承载隐身泡沫主要应用于船舶结构,具有密度低,承载大,雷达波隐身的特点,该材料在海洋环境下(高温、高湿、高盐等)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同时密度低(小于150kg/m3),力学性能优异。该材料研制成功可在船舶领域推广应用。
主要难点为吸收剂在泡沫材料均匀分散技术以及密度控制技术,同时吸收剂需要具有良好的海洋环境特性,防止氧化腐蚀,降低材料的隐身性能。
技术指标
密度:150kg/m3;
压缩强度:1.5MPa,拉伸强度:2.5MPa,拉伸模量:100MPa;
平板反射率:2-18GHz-15dB。
9、难题编号:NTBJ201611094009
项目名称:铝合金壳体铸造工艺技术
现有基础情况
一类铝合金壳体,最大外形尺寸在300mm以内,主要壁厚5mm,其5个外表面均布深约20mm的散热鳍片,此类壳体属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具体合作需求
寻求适宜的铸造工艺方法,以达到无余量成形,降低成本的目的。
10、难题编号:NTBJ201611094010
项目名称:无氰镀银工艺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2016年上半年对无氰镀银工艺进行了一些探索试验,发现采用咪唑-磺基水杨酸镀银工艺和丁二酰亚胺镀银工艺制得的镀银层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使用要求。但镀液的稳定性欠佳,希望获取稳定镀液和镀液维护方面的技术支持:
1、保持镀液中银络离子长期稳定的方法;
2、镀液中咪唑、丁二酰亚胺等有机物的分析方法;
3、镀液中有害杂质的处理方法。
希望在获得上述技术支持后可使无氰镀银工艺(至少一种工艺)长期稳定地用于实际生产中。
11、难题编号:NTBJ201611098011
项目名称:钳盘式制动器钳体制造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液压偏航制动器钳体铸造与加工方法:球墨铸铁QT400-18L铸件须满足低温冲击及耐压要求。
技术指标
铸件要求:
抗拉强度400MPa;
屈服强度Rp0.2;240 MPa;
伸长率A18%;
单铸试块V形缺口试样的冲击功(低温-40℃±;2℃)三个试样平均值12J,单个值9J;
金相组织:球化级别不低于3级,石墨大小6-7级;
耐压25MPa。
加工、检验要求:
活塞孔径向粗糙度Ra1.6;
密封槽与活塞孔同轴度0.05。
12、难题编号:NTBJ201611098012
项目名称:高强度厚钢板止裂性能评价方法
具体合作需求
通过测定钢板在最严苛服役条件下的止裂韧性和止裂温度,评价钢板在实际服役过程中是否具有止裂能力,同时通过分析钢板止裂性能与成分、组织、工艺之间的相关性,为钢板性能的提升和工艺改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3、难题编号:NTBJ201611098013
项目名称:钳盘式制动器噪声抑制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液压偏航制动器使用的摩擦片组,单片(φ60×;10mm)干摩擦试验时并无明显噪音,但摩擦片组(12片粘接在一块安装板上)试验时存在明显噪音(噪音约99dB)。
技术指标
在试验条件下噪音应小于75dB。
14、难题编号:NTBJ201611094014
项目名称::压电陶瓷3DP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需要一种3DP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制造特殊规格尺寸的压电陶瓷元件,所制得的压电陶瓷元件能满足部标要求。
难点在于:
1、用于3DP技术的压电陶瓷材料的研制;
2、压电陶瓷3DP工艺的研究;
3、压电陶瓷3DP后处理工艺的研究。
技术指标
技术要求用于3DP技术的压电陶瓷材料固含量不能低于80%,生胚密度不能低于5g/cm3,烧后密度不能低于理论密度的90%,实际体积密度不能低于7.2g/cm3。制作100×;100×;100mm范围内压电陶瓷产品,3DP周期不能超过3天/次,一次处理量不能低于5件。经过后处理的压电陶瓷表面粗糙度不能超过3.2μm,尺寸精度不超过0.30mm,电学性能包括相对介电常数1250±;15%、损耗不超过0.5%、机电耦合系数Kp不小于0.4。
15、难题编号:NTBJ201611098015
项目名称:水下阀门工程化研制
具体合作需求
该项目为国内首次开展500米水深水下阀门产品的工程化研制。
主要研究内容为:水下阀门长效防腐防污技术研究;12”2500Lb上装式水下球阀和6”5000psi水下闸阀及水下阀门用执行机构防内外漏技术研究;水下阀门及执行器可靠性结构设计技术研究;阀门高压舱测试及模拟海试技术研究;产品在500米水深工况下可实现20年免维护要求。
16、难题编号:NTBJ201611098016
项目名称:压电陶瓷球冠专用机械加工设备的研制
具体合作需求
压电陶瓷球冠在超声碎石、美容等方面应用广泛,现阶段,市场上对压电陶瓷球冠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公司需要一种高效的加工压电陶瓷球冠的专用数控机械设备。希望编制相关压电陶瓷球冠数控程序并通过数控机床来实现压电陶瓷球冠的机械加工,以此保证压电陶瓷球冠的加工精度。
项目难点:压电陶瓷材料属于易碎性材料,硬度为洛氏30度,只能用磨削的方法进行加工。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于这些不足1/2局部球体加工通常采用成型夹具控制毛坯尺寸,进而依靠机械加工刀具保证所需球冠尺寸要求,该工艺方法导致球冠加工精度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设备要考虑加工过程中压电陶瓷热应力问题、散热问题,保证在压电陶瓷球壳不碎裂的情况下提高加工速度,同时还需要考虑加工定位问题、加工精度等问题。
技术指标
加工精度要求达到CB1218-93《水声常用压电压电陶瓷元件》部标要求。尺寸公差控制在±;0.1mm。加工范围10-500mm。一次加工SΦ130、弦高20、厚度8,内外表面机加余量5mm的压电陶瓷球冠1小时。设备占地面积2m×;1m,造价30万以内。
17、难题编号:NTBJ201611098017
项目名称:激光扫描超精密光学透镜组加工及检测
具体合作需求
光学透镜组是激光扫描模组的核心器件,包括大口径非球面塑料透镜和球面玻璃透镜。在保证透镜仍能达到纳米级面型精度的同时,还需满足规模化大批量生产和低成本制造的需求。单品研磨加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需实现超精密快速加工成型,及其面型精度和表面光洁度的快速检测。
技术难点:
超精密玻璃透镜快速成型技术:球面玻璃透镜的传统加工采用单片研磨工艺的光学冷加工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快速成型技术应实现球面玻璃透镜的快速批量制造。
超精密大口径塑料F-θ透镜快速成型技术:超精密大口径塑料F-θ透镜快速成型技术应在保证大口径非球面透镜纳米级精度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规模化生产。
超精密透镜的快速检测技术:激光扫描超精密光学透镜组涉及非球面、球面、柱面等多类面型的不同材质光学透镜,每种透镜表面粗糙度和面型精度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技术指标
实现激光扫描超精密光学透镜组批量制造的快速成型和检测,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加工生产特点;光学透镜组表面粗糙度Ra应达到纳米级,面型精度PV10Ra。
18、难题编号:NTBJ201611091018
项目名称:果蔬农药残留微型检测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市场的果蔬产品上常有农药残留,对人体有害。目前在农药检测机构中,一般采用高精度的色谱技术,但设备为大型,极为昂贵,并且操作复杂,需要制样、萃取、定量等等多个步骤,非技术人员无法操作。市面上常见的快速检测技术有卡片型试纸,但该方法检测精度较差,只能检测高倍超标的两类农药,并且在测试前需要切碎果蔬、滴加液体等操作。
对超标的农药残留食品进行提醒,保证食品的安全,技术难点:
1、耗材检测:农残检测一般为快速试纸耗材,不方便长期使用;
2、表面成分检测仪:一般用于实验室检测,为大型先进仪器,预处理复杂。
19、难题编号:NTBJ201611095019
项目名称:果蔬农药残留去除
目前技术现状
消耗型的试剂/洗涤剂
需要大量使用水的技术方案
普通臭氧、紫外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果蔬产品上常有农药残留,对人体有害,使用户极为关心的话题。因此,需要开发家电上的去除农药残留的功能。
20、难题编号:NTBJ201611091020
项目名称:食品种类识别与管理技术
目前的技术现状
手动输出、语音输入:人工操作耗时长,放入和取出均需操作,便利性差;
二维码扫描、 RFID:仅对贴二维码和RFID标示的食品有效,而农民贸市场购买的食品一般不具备这些标示;
图像识别:利用摄像头采集图像,与数据库进行比对辨认,准确率低,且当食品摆放有遮挡时失效。
具体合作需求
智能冰箱要想提供定制化的食品管理服务,首先要掌握冰箱内食品库存情况,即冰箱内的食品种类和量。其中食品种类识别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智能冰箱的必备功能,在解决食品识别后,冰箱可以做保质期管理、营养菜谱、采购清单等多种后续服务,实现智能冰箱,开拓食品相关的新盈利模式。
技术指标
1、可非接触、快速、无损的识别食品的不同外观、成分、基因等特征,从而确认食品种类的技术;
2、通过快速、便捷的人工操作,实现食品库存管理的方式。
21、难题编号:NTBJ201611091021
项目名称:湿度控制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温度、湿度控制是家电行业的两大基础功能,而其中湿度的控制落后于温度控制,因此湿度控制将是未来多种家电(冰箱、冷柜、空调、空气净化器等)的重点方向。
技术指标
1、除湿:易再生的吸附除湿技术(吸附量大、脱附温度低或方便的脱附再生方式);
2、加湿:方便加水或免加水的加湿方式;
3、恒湿:感湿调湿材料或模块,对湿度快速响应的稳定湿度技术。
22、难题编号:NTBJ201611091022
项目名称:蒸发器不结霜
具体合作需求
目前风冷蒸发器需要定期化霜,化霜功率大,并且间室温度回升高,对食品的保鲜有影响
直冷蒸发器结霜量大,除霜频次高,除霜是对食品的冷冻和保鲜效果影响较大。
公司希望省去了除霜,减少温度波动,降低能耗,提高保鲜效果。
23、难题编号:NTBJ201611094023
项目名称:新型净化杀菌技术
目前的技术现状
高温:对大多数家电不适用(尤其是制冷家电),能耗大;
紫外线:仅杀菌,对除味、净化方面基本无作用,同时紫外线对人体、塑料产品损害大;
臭氧杀菌:自身具有腥臭味,对人体极有害。
具体合作需求
多种家电均需要杀菌、净化、除味功能,如餐具消毒柜、冰箱、空调、热水器等。但目前的消毒方式存在多种弊端,如对人体的影响、对塑料的影响、净化能力弱等。因此,需要一种快速、高效、常温的消毒技术杀菌对象可为空气、物体表面、水等,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消毒柜、冰箱、空调、热水器等家电。
24、难题编号:NTBJ201611094024
项目名称:储存式热水器自清洁功能
具体合作需求
普通家庭的电热水器每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水垢,而水垢的生成,无疑会影响电热水器的使用效率及寿命,并且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这也是电热水器用户所面临的普遍困扰。所以,对于电热水器,用户一般情况下每3年请专业人员清洁1次;每半年自己小清洗1次。
如何减少热水器的人工清洗,大大降低用户使用电热水器的使用成本,为用户提供洁净健康的水质?
25、难题编号:NTBJ201611094025
项目名称:冷柜低霜技术/模块开发
目前技术现状
冷柜使用3-5天后结霜厚度为5mm,随后,霜层厚度不断增加。柜门通气孔内添加分子筛吸湿,但几个月后吸附饱和失效。
具体合作需求
冷柜结霜的原因:压缩机开机时,柜内温度下降,空气体积收缩,外部热湿空气被吸入,在柜口结霜。
卧式冷冻柜产品结霜严重,一周内胆结霜厚度可达10mm。霜层会影响内胆传热效率,增加能耗;占用储物空间,降低产品容积率;需要用户定期除霜,每次除霜时,都需断电取出物品,影响冷冻食品品质,且操作十分麻烦。因此,希望开发低霜的冷柜。
26、难题编号:NTBJ201611094026
项目名称:减少热水器CO的排放
具体合作需求
天然气燃烧过程中产生CO,会给用户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希望寻找不产生CO的燃烧装置/或虽然产生CO,但可以用有效手段消除的技术方案。
27、难题编号:NTBJ201611098027
项目名称:寻找燃气无声点火,安静高效燃烧的技术方案
具体合作需求
燃气热水器在工作过程中噪声较大。其中,产生噪声的原因有:点火器的“啪啪”声;空气与燃气混合时的气流声;混合气被点燃的一瞬间产生的爆燃声;混合气燃烧时的“呼呼”声;风机抽气时的气流声(前清扫、后清扫)。
如何让燃气热水器工作时不产生声音,或用户听到的声音很小?改变燃烧机制,彻底不产生噪音;优化现有结构,减少所产生的噪音;改变现有结构,消除所产生的噪音(隔音或逆振动) 。
28、难题编号:NTBJ201611097028
项目名称:寻求有机废水中COD的分离方法
具体合作需求
水体COD>10000,电导>10000 μs/cm。能实现有机相与含盐水体的分离,使有机相中盐含量<总盐度的5%;高盐相中有机质含量<总COD的5%。分离过程中有机质的损耗<5%,分离成本少于45元人民币/吨。
29、难题编号:NTBJ201611097029
项目名称:寻求超临界水条件下反应动力学数据
具体合作需求
寻求超临界水氧化的反应机理;超临界处理煤、市政污泥等典型物料的反应级数,反应活化能,反应速率常数等动力学参数。
30、难题编号:NTBJ201611097030
项目名称:寻求催化气化粗煤气中焦油与粉尘分离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催化气化由于气化温度低,粗煤气中含有焦油、粉尘,将煤气中的焦油和粉尘进行分离,不仅可以得到高附加值的洁净焦油,还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因此,实现粗煤气中油尘分离对于催化气化工艺的经济性和环保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常规煤气净化主要采用湿法水洗除尘除油,但是湿法净化工艺水耗高,同时产生大量废水;如果采用干法除尘,可降低废水量,但焦油中含有粉尘分离困难。因此,要实现催化气化粗煤气中焦油和粉尘高效分离,必须开发适合其本身的专有技术。
从催化气化粗煤气的焦油和粉尘性质出发,开发适用于本工艺的油尘分离技术,实现焦油、粉尘有效分离,同时不产生额外废水,焦油中灰分含量<0.13%。
31、难题编号:NTBJ201611097031
项目名称:寻求加氢气化半焦的高附加值利用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粉煤加氢气化可以产生甲烷、高附加值轻质油品和半焦,是未来潜力巨大的煤气化工艺之一。加氢气化产生的半焦是一种高含碳量、高热值、低硫低氮的多孔清洁物料(热值~30 MJ/kg,C%~80%,S%<0.5%,N%<1%,堆密度~200 kg/m3,平均粒径50-200 μm)。如何高效利用这部分半焦对于提高整个粉煤加氢气化工艺的碳利用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常规热解技术产生的半焦主要用于燃烧,这使得半焦的碳利用效率较低;半焦作为气化、吸附材料、还原剂和碳材料等高附加值利用虽然具有理论可行性,但由于加氢气化半焦和目前常规使用的原料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包括粒度、密度、组成等,这使得上述工艺技术对加氢气化半焦的适应性还有待于商榷和拓展。因此,要实现加氢气化半焦的高附加值利用,必须开发适合其本身的专有技术。
以加氢气化半焦为原料,从加氢气化半焦的性质出发,开发适用于加氢气化半焦的利用技术,例如气化、高附加值吸附材料、还原剂、添加剂等,实现半焦的高附加值利用,提高加氢气化的整体碳利用效率。
32、难题编号:NTBJ201611091032
项目名称:成型微孔(介孔)材料表观密度测量
具体合作需求
一般微孔(介孔)材料多用堆密度以表征其体积吸附量,通过堆密度得到的体积,包括了颗粒内孔和颗粒之间的空隙。但是,在甲烷吸附存储(ANG)研究中,颗粒之间的空隙对吸附量产生较大的误差,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准确微孔材料颗粒的表观密度,以减小材料体积吸附量的误差。
33、难题编号:NTBJ201611094033
项目名称:无粘合剂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
具体合作需求
石墨烯材料和集流体的粘合不需要添加其他的粘合剂,单位面积(平方厘米)的石墨烯含量能达到5-10 mg的含量,比容量能达到或超过商业化活性碳电极材料的比容量。
34、难题编号:NTBJ201611094034
项目名称:无石墨化参与的煤制石墨烯工艺
具体合作需求
石墨烯主要是氧化还原法。即以石墨粉为原料,氧化插层剥离得到氧化石墨烯,再还原得到石墨烯粉体。但是如果以煤为原料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就不多,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种煤制备石墨烯的工艺:
1、以煤(无烟煤)为原料,强酸氧化得到石墨烯量子点的工艺方法;
2、以煤为原料,先高温石墨化处理得到石墨,再氧化还原法得到石墨烯粉体;
3、以煤为原料,制备类石墨烯产物(活性炭)的方法。
寻求一种以煤为原料,不经过石墨化过程,得到石墨烯粉末的工艺方法,而不是以上提到的几种工艺类型。石墨烯的指标要求为:C/O含量比大于21,粒径厚度D小于4nm,BET大于700 m2/g,电阻率小于10-2Ω·cm。另外还需具体结合Raman、SEM和XRD数据进行综合判断。
35、难题编号:NTBJ201611098035
项目名称:可实现柔性材料在框架上折叠安置和便捷装卸的设计方案
具体合作需求
现有技术是通过将柔性材料往复穿梭于固定框架上,实现介质的折叠(即W型)安置。由于柔性介质很长,再加上受框架的形式限制,介质的装卸较困难,不易操作。
寻求一种机械装置的设计方案,可以实现长形柔性材料在框架上的折叠安置和便捷装卸,具体要求如下:
1、能够将长形柔性材料(如布、塑料等)固定在架子上,使材料在架子(形式不限)的一端能水平铺展,不扭曲倾斜。材料宽度不少于1m,厚度约0.1cm,长度为20m以上;
2、能够通机械化操作或略加人工,使长形材料在架子上折叠为W型,纵向(长度方向)每10m折叠为1m(即W的每条边长1米、W中的每个V型开口处距离为20cm),横向(宽度)不变,并可在水平铺展与W折叠两种状态随意伸缩转换;
3、此装置的装卸操作要求每1公顷占地面积能够由几名名工人完成,方便、简单、省时;
4、装置材料要求结实耐用,耐高盐度环境,成本低廉(每占地面积的装置平均成本小于100元,不算柔性材料成本)。
5、根据设计方案图纸加工出的装置,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36、难题编号:NTBJ201611098036
项目名称:低成本布水装置
具体合作需求
现有滴灌布水设施,可确保轻柔、充足的布水,但由于布水管上的布水孔孔径较小(约1毫米)、水流缓慢,水体中的水草、水藻以及微生物等杂物极易堵塞布水孔,造成布水不均。通过增大孔径及提高水流速度等方式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布水孔堵塞问题,但会导致液滴向下的冲击力较大,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寻找布水装置的生产及应用指导方,可满足要求如下:
1、可实现大面积(如一公顷)的均匀(无空白区)布水;
2、水滴的下落较缓和(如没有水或气造成的冲击作用);
3、装置及系统的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37、难题编号:NTBJ201611097037
项目名称:寻求降低COD的水处理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经过微藻养殖后,其水中COD约在100-200mg/L,寻求一种技术将其降低至50mg/L以下。达到处理标准:
1、经过处理后水中COD在50mg/L以下,不会产生其它影响水排放的副产物;
2、技术运行成本低于1.5元/吨水(成本包括设备等折旧、电耗、药剂、人工及其他)(水处理量在100-1000m3/d范围)。
38、难题编号:NTBJ201611097038
项目名称:高效低成本的工业污水处理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在工业污水处理方面,除传统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Fenton氧化法、膜法等外,新型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不断涌现,如厌氧氨氧化、电催化氧化、臭氧催化氧化等。目前针对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传统技术效果不佳,新技术成本过高,限制实际应用。急需寻找高效低成本的新型工业污水处理技术,需经中试或工程验证进行综合判断。
39、难题编号:NTBJ201611097039
项目名称:黑臭水体治理新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自从水十条发布以来,黑臭水体就一直备受关注。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控源截污技术、内源控制技术、活水循环技术、水质净化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五种模式。这五种技术模式往往不是孤立的,在具体的水体治理实践中应结合具体的水体污染状况系统考虑,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措施。控源截污技术、内源控制技术、活水循环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各单元更多是体现在工程方面,技术含量不高。水质净化技术的技术性较强,见效快,也是关注的重点,
现要求寻找黑臭水体治理方面高效水质净化新技术,需经中试或工程验证进行综合判断。
40、难题编号:NTBJ201611091040
项目名称:能源管理系统负荷预测技术研究
具体合作需求
负荷预测是根据能源、经济、社会、气象等的历史数据,探索冷热电负荷历史数据变化规律对未来负荷的影响,寻求负荷与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未来的负荷进行科学预测。负荷预测是能源优化调度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能源管理系统(EMS)的一个重要模块。现代能源系统对于多种能源接入的需求背景下,负荷预测的准确度直接影响调度计划、以及能源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优化效率,人工智能算法的涌现和冷热电负荷的综合预测的研究对于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要求寻求与能源管理系统相关的先进技术成果。
41、难题编号:NTBJ201611091041
项目名称:分布式能源多智能体系统
具体合作需求
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控制、模型预测控制及自适应反馈控制等研究方向在理论层面已有很多成果。但随着社会生活对于智能化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能源网络的智能控制便成了以后的研发热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需要深入研究:
1、把能源网络看做一个多智能体系统,能源四环节中各个环节智能体的设计,其中包括功能、通信、目标及其稳定性,具体的设计架构方法;
2、对于整个能源网络的信息传递、能量流通、供需互动设计怎样的控制方法,来实现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
公司通过对已有多智能体实际系统及能源网络的学习,自主研发出一套分布式能源多智能体系统,实现能源网络的智能控制。
42、难题编号:NTBJ201611091042
项目名称:冷热电负荷预测及控制方法和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分布式能源系统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各种形式能量,以能源梯级综合利用模式来达到能源利用率更高、能源成本更低、供能安全性更高以及环保性更好的目的。针对住宅、商业、办公建筑计算全年逐时冷、热、电三种负荷,并通过负荷预测控制,调控能源系统能量供应,达到舒适节能的目的。
1、寻求一种考虑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强度、风力风速、空气湿度)及人体、设备耗散等因素在内的实时动态冷热电负荷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根据冷热电负荷预测;
2、寻求一种实时预测控制策略,以实现满足住宅、办公、商业建筑用能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能源供应系统的能量供应。
43、难题编号:NTBJ201611091043
项目名称:超深、超细非金属管道定位探测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非金属管线探测一般探测深度小于3m(最佳2m以内)。主要探测设备为探地雷达(无示踪线的非金属管)与金属管线探测仪(有示踪线的非金属管)。但现代燃气管道铺设过程中由于建筑物或者道路等其他原因而采用的管道穿越技术,进行管道施工。因此而随之产生如下问题:
1、穿越的管道深度较深,深度一般大于3m,可达6-7m以上;
2、示踪线断、落;在管道下放过程中示踪线会出现被拉断或年久腐蚀断开,导致无法准确标定管道位置;
3、管径较细(一般在φ60~φ70),或因埋深大导致现有技术检测较为困难。
寻求开发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装置与处理软件,解决超深、超细非金属管道定位探测技术,要求:
1、探测非金属管线深度范围大于3m-7m的装置,定位精度10cm左右;
2、非金属管线无示踪线或示踪线断开情况下的解决方案;
3、超深、超细非金属管道定位探测的综合解决方案。
44、难题编号:NTBJ201611091044
项目名称:强干扰城市管线探测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城市管道一般燃气管线、电力线、水管、电信等多种管道(线路)同时铺设,现在主要使用的探测设备为管线探测仪,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信号来判断地下管线的精确走向、深度。由于多管交叉或接触,造成拟探测的管线(我们探测重点为燃气管线)受相邻管线的电磁信号叠加干扰,导致不能准确定位管线、或有定位信号不能确定那个信号是要求探测的管线。
寻求开发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装置与处理软件,解决强干扰管线定位探测技术,要求:
1、强干扰管线定位探测技术或装置,定位精度10cm左右;
2、强干扰管线探测的综合解决方案。
推荐活动:
打开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