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时间: ~
地址:西安
活动已结束(0人已报名)
分享到:
中国的科技达人注意了。迈科技接到了《科技部关于开展首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的通知》,受委托组织参加首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摘要如下:
科技部选择在部分条件成熟的省、市和国家高新区以试点方式启动首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此次创新挑战赛,是针对具体技术创新需求,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通过“揭榜比拼”的方式,在竞争中决出优胜者。对于获胜者,活动组委会将给予20万以下不等奖励。
迈科技MetaLab,作为活动组委会指定的技术难题发布机构,特向全国发布如下项目信息: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科技部
承办单位:科技部火炬中心、北京市科委、湖南省科技厅、宁波市科技局、西安市科技局、安康市科技局、成都国家高新区、绵阳国家高新区
挑战方式
中国创新挑战赛是针对具体技术创新需求,通过“揭榜比拼”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的创新众包服务活动。
大赛意义
寻找民间高手,征集解决方案。
助力创新创造,优化支持体系。
促进跨界创新,完善创新机制。
激发创新潜能,推动众包服务。
大赛目标
解决企业需求,企业需求集中发布,技术工序精准匹配,揭榜挂帅挑战难题。
激发创新活力,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财富源泉充分涌动,万众创新蔚然成风。
促进成果转化,增加技术价值发现,繁荣技术交易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赛事流程
赛程周期: 2016年10月-12月
参赛注册
所有参赛企业、机构或个人均须在中国创新挑战赛官网在线注册(网址:challenge.chinatorch.gov.cn)。
需求征集
目前各试点地区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已征集、筛选完毕,需求内容涉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互联网+、富硒产业等多个领域。
需求发布
通过筛选的需求,将通过迈科技产业技术对接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
征集解决方案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动员科研团队、自然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报名参赛,提交解决方案。中国创新挑战赛对挑战者资格不设硬性限制,每个企业需求对应的挑战报名开放期约两个月。对国家科技成果库中已有成果能较好对接和满足企业需求的,直接进行成果推送。
解决方案比拼
网络初赛:
由需求企业和技术专家对参赛的解决方案进行网络初选,针对每个企业需求择优选出3-5个优秀解决方案及优秀挑战者。
线下对接:
组织需求企业与优秀挑战者进行线下对接,通过充分沟通与谈判协商,增进双方了解,促进企业需求与解决方案的有效对接。
现场决赛:
现场赛采用路演形式,主要包括企业需求介绍、解决方案陈述、专业问答、现场评选等环节。由需求企业、技术专家、投资专家和技术经纪人等组成评委,评选出挑战赛优胜者,其中需求企业的意见起决定作用。现场观众包括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以及媒体等,以增进企业和社会对中国创新挑战赛的了解和兴趣。
奖励及后续支持
优胜挑战者及部分挑战者将获得一定额度的资金奖励。奖金仅用作奖励挑战者,不作为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或其他独占性合作的强制条件。
优胜挑战者与需求企业协商确立下一步合作方案,对于参赛过程中实现成果对接转化的,地方按当地奖励技术转移的政策给予补助;对后续签订企业委托研发项目的,可优先纳入地方科技计划给予支持。
同时,挑战赛承办单位将聚集和整合相关资源,为需求企业与挑战者提供包括科技政策咨询、企业战略咨询、知识产权、技术交易和投融资等服务,并进行后续跟踪与效果评价。
技术秘密和知识产权保护
参与比赛的需求企业、挑战者和评审专家均需签订《保密协议》和《免责声明》法律文本。公开发布企业需求时要根据企业意愿隐去相关信息,进行公开比赛要征得需求企业和挑战者的同意。
1、挑战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法人和自然人。
2、挑战报名。请在中国创新挑战赛官网在线注册报名(网址:challenge.chinatorch.gov.cn)。也可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网站(www.sninfo.gov.cn)、西安市科技局网站(www.xainfo.gov.cn)、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网站(www.xappc.com)和西安科技大市场网站(www.xatrm.com)查询下载《报名表》及相关附件资料。
3、截止时间:2016年11月25日17:30。请按照要求将报名表及参赛声明(一式两份)邮寄至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电子版发送至okyangzhen@126.com,逾期不再受理。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环城东路南段1号生产力大厦9楼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杨 振 029-82401791
高海鹏 029-82401793
王 彬 029-82401793
1、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8001
项目名称:矿井灾害检测预警体系开发
现有基础情况
①已经建立微震、应力、安全监控、水文等多种单一监测系统,尚未建成体系;
②公司拥有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各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③公司已经建立各专业的的施工队伍,能够满足施工需求。
投入资金: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监测设备购置。
具体合作需求
①通过多种监测手段联合监测,实现矿井灾害危险程度的综合判断;
②通过监测平台建设,实现矿井灾害危险程度的自动判断;
③实现矿井灾害防治“监测-治理-检验”的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成熟度:能够较好的适应矿井实际需求,满足矿井灾害防治监测体系建设要求。
2、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8002
项目名称:矿井大直径钻孔自动钻探机器人开发
现有基础情况
已购置多种型号气动、液压钻探设备,能够满足设备改造实验需要。
处于项目创意和调研阶段,未进行实质性改造研究和设计。
有现成的设备和试验场地、足够的实验人员,缺少自动化研究和设备改造技术人员。
具体合作需求
①能够实现远程控制,避免人员进入作业危险区域,提高安全系数;
②能够实现行走,接、卸钻杆、排渣、供水自动化,减少施工人员;
③能够根据压力显现自动调节钻进扭矩,确保施工机具安全。
成熟度:
①能够保证在井下施工安全可靠,施工效率不低于现有施工效率;
②设备使用寿命不低于现有设备使用寿命。
3、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03
项目名称:高可靠性小型表面肌肉电传感器
现有基础情况
目前传感器产品已经实现可量产;手势识别设备完成6代原型机,在进行量产方案准备;收集肌肉电数据1000例;申报 12项相关专利;公司规模达到15人。
具体合作需求
表面肌肉电信号处理算法和硬件设备
成熟度:已有少量商业应用;成本:硬件成本50元/部以内。
4、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8004
项目名称:超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小型化研发
现有基础情况
超高功率小型化半导体激光器属于本企业智能化激光熔覆和淬火设备项目核心部分,激光器的实施工作处于研发中期阶段。目前,公司已投入资金200多万以及专业技术团队进行该项目的开发,其中超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研发已完成50%的任务。
超高功率小型化半导体激光器研发已完成工作:①激光器Bar条叠阵结构设计,②散热宏通道的设计,③光路系统的初步设计。
目前企业设立有西安研发中心、攀枝花加工中心、延安加工中心、运城加工中心、高平加工中心和长治加工中心,为激光设备的研发制造和升级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条件和研发场所。
具体合作需求
国内外现有(传统)的半导体激光器光电转换效率为50%,电能利用率低,如果需要高功率设备就会导致激光器散热系统容量增大、激光器体积大且笨重。而在煤矿机械、液压油缸、轧辊等行业用到的激光熔覆和淬火工艺中,经常出现现场工作情况,激光器的功率、重量和体积直接会影响到设备运输和工作效率问题。同时,传统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斑均匀性和稳定性也比较差,对一些激光熔覆和淬火工艺不能达到生产要求,增加了产品的不合格率,造成浪费,加大了生产成本。
因此,必须提高超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光电转换效率,减轻散热系统的压力,提高散热效率,同时还要达到减少激光器体积、重量和成本的目的,即超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小型化。
超高功率小型化半导体激光器,功率达到3000W以上,满足下列技术指标:
①激光器光电转换效率>70%;
②激光器散热系统散热性良好;
③激光器光斑均匀性>90%;
④激光器体积<400mm×170mm×70mm,重量<8kg;
⑤激光器寿命>18000h(≈2年);
⑥半导体激光器成本<30万元;
⑦技术成熟度达到95%以上,可以应用到生产中。
5、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05
项目名称:KV级影像系统开发
现有基础情况
加速器样机已完成。(无CBCT影响引导)
具体合作需求
通过在医用加速器上安装KV级影像系统,旋转一定角度后对人体成像。通过分析确定人体中肿瘤位置与加速器治疗中心位置实际偏差并给出校正参数。
1、KV级成像硬件架构及软件成套技术;
2、有医疗X射线成像相关开发工作;(软、硬件)
3、对医用加速器CBCT影响引导,已有较成熟方案,只需进行工程化;
4、软、硬件成本控制50万元以内。(不含开发费)
6、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06
项目名称:微型步进电机驱动控制器研发
现有基础情况
目前第一版硬件已经调试完成,实现了对步进电机的堵转检测功能,以及电流的在线监测,上位机软件正在研发中。
目前已经投入资金12万元整,5-6研发人员,仪器设备有示波器、电机工作状态监控软件等。
具体合作需求
研发一款微型步进电机驱动控制器,主要功能如下:9-36V宽范围输入电压、微步1/32细分指令调节、输出相电流0.18~1.35A可调整、用户自定义程序烧写及离线自动运行功能、自适应混合曲线控制方法、最大运动速度控制、编码器闭环控制输入接口、无传感器堵转检测控制、RS485或CAN总线接口。具备更强大的实时计算能力,能够实现更精准的电流控制,从而达到更平滑的运动控制效果和更高的闭环精度;并且在无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步进电机的堵转检测,对电机进行保护。
1、在无外接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步进电机的堵转检测,并及时停止步进电机,保护整个电机系统;
2、具备更强大的实时计算能力,实现更精准的电流控制,从而达到更平滑的运动控制效果和更高的闭环精度;
3、自适应运动控制方案选择,根据行程长短,驱动器最优选择电机控制方案,实现电机更加平稳运行。
4、在线电流实时监测:通过实时监测电流大小,对堵转阈值进行自适应,实现更智能的步进电机堵转功能,而且使其功能稳定。
7、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07
项目名称:物品多路径物联网多用途软件及数据库开发
现有基础情况
BDF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能酒店、智能家庭、智能办公的实施方案、产品研发及营销运营的综 合性高科技企业。BDF公司历经十年智慧化技术研发积累,已成长为智慧生活领域领军企业。公司以深圳为总部,建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等分支机构。并于2015年10月成立了西安研发中心。
具体合作需求
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
1、嵌入式系统技术: 嵌入式系统(包括TinyOS等IoT系统),是物联网感知层和通讯层重要技术,物联网涉及底层编程,C语言为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OSGi,OPC,Silverlight等技术标准;
2、无线传感技术:学习各种无线RF通讯技术与标准,Zigbee, 蓝牙,WiFi,GPRS,CDMA,3G, 4G, 5G等;
3、网络通信技术:TCP/IP以及OSI网络分层协议标准是所有有线和无线网络协议的基础,Socket编程技术也是基础技能;
4、物联网软件: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软件是灵魂,中间件是产业化的基石,用到的技术主要有JAVA、Object C、PHP、GO、JavaScript、HTML、CSS、MySql、SQL Server、Orcal、Redis、MemCache等。
8、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08
项目名称:低照度环境下隐蔽性强的高清视频采集处理设备研发
现有基础情况
ZN公司主要从事无线/有线网络接入技术、煤矿信息化、应急救援工程技术、本质安全电路、信号检测、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传感器等产品的开发和工程应用,是有线、无线多媒体远程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是业内有一定影响的应急通信设备供应商。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有员工31人,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约40平方米、研发基地40平方米、生产检验车间60平方米和仓库面积约 40平方米。有数字存储示波器、任意波形发生器、程控耐压仪、台式万用表、恒温热风台、数字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显微镜、51开发板、万用表、电烙铁等生产、检验设备齐全。
具体合作需求
井下、隧道等工业安全生产领域以及交通、军事、公安等安全防范领域现有的工业电视系统或视频采集系统存在着成像质量差、隐蔽性差等缺点,急需一种低照度甚至全黑环境下,隐蔽性强的高清视频采集处理技术及设备,具有高清视频采集、语音/广播通讯、数据本地/网络存储、有线/无线传输、串口通信、图像远程登录显示等功能。技术指标如下:
光照强度:0Lux;拍摄距离:20/50/100/200m;图像分辨率:1200TVL;图像压缩标准:H.264;语音压缩标准:G.729;使用协议: TCP/IP、IEEE802.3、IEEE 802.11b/g;传输速率: ≦10M bps;语音清晰度: ≧95%;图像、语音传输延时时间: ≦1s。
9、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09
项目名称:无人机远距离预警与干扰系统核心算法开发
现有基础情况
目前,公司已经具备硬件(自研设备、外购设备)、被测对象(无人机),并准备投入10万元进行核心算法的研究。
具体合作需求
公司目前在研制一款能够对无人机进行远距离预警与干扰其返航或者迫降的反无人机装备系统。需要一种核心算法,该算法能够在复杂多样的电磁环境中识别无人机的地-空通信频率,并且能根据频率方位的变化,准确定位到无人机的位置。
在复杂多样的电磁环境中识别无人机对地发射的频谱,主要原理是依靠频谱仪或者接收机接收空间的无人机通信频率,通过相干接收的方式与无人机的运行轨迹,计算出相位差,进而定位无人机的位置。由于本系统采用了多点监测的方式,并且此方式已经用于无线电委员会的日常监测定位系统中,所以根据该系统工作的精度来讲,利用相干算法进行定位的技术是可行的、成熟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实地测试费用、技术研发的人员成本费用。
10、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10
项目名称:基于DRGs的医保及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开发
现有基础情况
项目目前已完成1.0版本的开发,产品属于中试阶段,已完成投资150万元,主要用于设备购置及研发人员经费,研发人员22名,新增投资36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3万元,流动资金227万元。流动资金主要用于研发人员工资、研发管理费用、测试、销售费用。并且已试点实施了安康中心医院和宝鸡妇幼保健医院2个项目,项目实施效果良好。
具体合作需求
基于DRGs的医保及医疗质量管理,人工智能、诊断机器人、健康医疗大数据、云平台。
DRGs质量管理和医保核算系统在满足相关标注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要求的前提下,应用和数据库服务环境中,采用Java、oracle12C数据库,SSH架构等技术进行系统功能开发和数据传递,通过生成并操作接口服务、安全登录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对数据统计、报表、评价模型等业务逻辑进行处理,最终利用JQuery EasyUI和bootstrap等前端技术将系统功能样式和数据库等呈献给最终用户。
核心分组器产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组,利用Python的卷积神经网络和特征提取方法结构化病种数据特征并进行自动校验,形成诊断大数据模型。目前分组器已经能够对接卫计委疾病库接口平台的webservice进行数据抽取,提供个人健康拼图和诊断机器人数据调用。
云平台采用现有的商业云平台,如:阿里云。
项目总成本费用247.3万元,其中,成本188.98万元,期间费用58.32万元。另外根据公司多年的实际生产情况,以及项目执行期内的销售数量,本项目的产品属于系列产品,根据项目的产品销售情况算,项目产品的单位成本为16.4万。
11、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10
项目名称:膨胀式透平机节能改造技术研发
现有基础情况
1、前期技术调研和市场调研工作;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可行性报告撰写;
2、膨胀式透平机运行流场分析,叶型流场分析;
3、耐磨材料和技术资料收集,完成两种耐磨材料的耐磨试验;
4、投入资金和人力、仪器设备若干。
具体合作需求
膨胀式透平机节能改造技术:
1、通过技术改进提高膨胀式透平机整机运行效率;
2、通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提高膨胀式透平机叶片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
技术指标
1、通过技术改进提高膨胀式透平机整机运行效率;在现有膨胀式透平机运行效率基础上提高效率6%~10%。
2、通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提高膨胀式透平机叶片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将现有膨胀式透平机叶片使用寿命提高1~2倍。
12、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8012
项目名称:高速铝箔裁切机用的收卷摩擦片研发
现有基础情况
该样机已试产完,正在综合测试阶段,生产条件已完全具备,设备成本在60万元,资金缺口大。
具体合作需求
设计速度为每分钟500米的高速家用铝箔裁切机,收卷摩擦片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成份是橡胶和石墨,直接影响设备的综合测试。
该高速机收卷摩擦片的主要成份是橡胶和石墨,要求即要光滑又要有抗磨强度,还要有耐高温性能和硬度要求,主要用来传递扭矩。
13、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7013
项目名称:低温脱硝技术开发
现有基础情况
企业自主开展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研发,有3名博士4名硕士参与;建有100 m3/h烟气发生装置,可进行烟气分析,有条件可联系进行工业侧线试验。根据技术进展程度,配套相应资金。
具体合作需求
环保政策对氮氧化物的排放的严格要求已经从火力发电行业延伸至工业锅炉、玻璃陶瓷炉窑、水泥炉窑、钢铁冶金烧结炉、垃圾焚烧炉、炼焦和石化系统的裂解设备等非电力行业。非电力行业(包括自备电站)的废气排放温度处于120℃~300℃范围内,而目前电力行业使用的中温SCR脱硝催化剂的工作温度为300℃~400℃。因此,非电力行业难以直接使用中温(300℃~400℃)SCR催化工艺去除NOx,而升温再脱硝能耗过大,因此需要开发温度窗口较低的低温脱硝技术。此外中温脱硝技术催化剂往往布置在空气预热器与省煤器之间,烟气中飞灰对催化剂磨损较大,而低温脱硝可放在除尘之后,除尘过后的烟气飞灰含量低,催化剂磨损情况大大得到改善,使用寿命会更长,可以降低企业脱硝成本。
低温脱硝技术:工作温度<200℃,氮氧化物排放浓度<100mg/m3,已经完成实验室小试。
14、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7014
项目名称:高温油气中超细粉尘在线分离
现有基础情况
已先后建设两套万吨级中试试验装置,投入资金上亿元,开展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具体合作需求
热解气温度350-650℃,粉尘浓度0.1-100g/Nm3,粉尘粒径≤15μm,焦油含量≤300g/Nm3,要求连续、在线运行,净化后粉尘含量≤0.05 g/Nm3,热解气温降<50℃,压降<7 kPa。
15、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4015
项目名称:发泡聚丙烯关键技术及其发泡制品研发
现有基础情况
MY公司先期已经开展了发泡聚丙烯专业原料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开发,经过较长时间小试中试研究,目前产品已经通过第三方评价。项目先期已经投入数百万人民币,含中试生产线2条,小试生产线1条,专用流变分析设备1台。项目团队10人,均为高分子专业背景的硕博士。
具体合作需求
发泡工艺包括挤出发泡和釜压发泡等工艺,发泡技术需为环保经济型发泡技术。
技术指标
发泡聚丙烯制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泡孔尺寸均匀,发泡倍率5-40倍。
16、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16
项目名称:三维实景可视化技术研发
现有基础情况
WM公司是一家掌握三维实景、虚拟现实和数据库信息管理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公司研发的基于三维实景可视化管理系统在旅游服务、文物资源展示、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等领域相继得到认可和应用,使用效果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3D技术早已经是成熟的技术,但3D技术在网络上却很难被推广,原因是制作复杂而且成本高昂,并且数据量大而不能在网络上实时发布。因为如果虚拟现实技术浏览速度很慢、制作周期长而且昂贵时,就不适合于网络推广。
网络软件与常规运用软件最大的区别是:无论软件功能强大到什么程度,但首先软件是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因此运行速度与易用性是网络软件的关键技术。就是说你的软件能够很快的被打开、被浏览并且支持大的并发流。
公司的优势在于:软件开发能力让软件与虚拟技术可以有很高的浏览速度而成为可以普及的软件。可用性才是网络软件的根本。
公司现有设备:网络服务器,电信主干机房,6套;计算机,36台;笔记本,13台;数据采集设备:尼康单反相机,10台;全景云台,10套;球面镜头,12只;摄像机,5部;数码相机,15部;智能手机,20部;实景图像数据编辑软件,8套;VRP操作系统软件,5套;数据库软件,6套;防火墙软件,2套。
相关的调试设备:网路压力测试设备,1套;拍摄校准仪,2台;海量图片自动处理设备,3套;PDA测试设备,15套。
具体合作需求
三维实景可视化技术特点体现在几个方面:
1、 无需下载专门的控件,解决了全景技术的技术瓶颈;
2 、清晰度高,不变形,体现了虚拟现实的真谛;
3 、显示速度快,功能强大,具有自动巡航、局部放大、鼠标灵活控制的特点;
4、和二维地图结合的实景展示,实景层面上可以叠加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该技术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1、多感知性(Multi-Sensory)——所谓多感知是指场景具的视觉感知、运动感知等;
2、浸没感(Immersion)——又称临场感,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使用户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创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该环境中的一切看上去是真的,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感觉一样;
3、交互性(Interactivity)——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
4、构想性(Imagination)——强调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可想象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
本系统总体架构上采用数据采集处理和数据展现调用两个不同体系构成。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用来完成辖区内的图像数据采集工作和后期的图像数据处理,以符合数据展现调用的要求,该系统采用流水线过程式架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主要是离线处理,包括采集系统、地图制作系统、后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部署四部分。
数据展现调用系统用来把辖区内通过采集处理的图像数据在浏览器上展现出来,提供城市、道路、景点等的搜索、查询、浏览、漫游等功能,并可根据需要调用其他系统的部分数据。数据展示调用系统属于在线的展示调用系统,采用标准的B/S 三层架构来完成。
网络架构
本系统的网络架构,主要由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组成。系统部署在服务器端,辖区内的实景地图等数据放在服务器端,相关人员通过客户端PC浏览器输入网址链接,进入系统客户端进行操作,向服务器端即时请求数据,服务器端接受操作人员操作指令,将全景图像数据等实时传输到客户端,并显示出来。在该架构下,客户端为pc终端,只需要安装操作系统以及浏览器,无需下载任何插件。
硬件要求:服务器,安装windows2003 + .net2.0+sql2005 + IIS;
硬件建议配置:服务器配置:CPU:P4 2.8 以上,内存:2G,硬盘:250G;
软件要求:windows2003操作系统,sql2005,瑞星杀毒软件,天网防火墙等;
网络结构:整个系统结构由全景数据服务器和地图服务器构成;全景数据服务器上面建立有网站程序,全景图数据库,地图通讯程序,用户生成信息等;地图服务器上建立地图数据以及搜索引擎;
客户端访问方法:提供的客户端访问方式为web方式,操作人员可以在网络上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通过IE浏览器进行访问。
关键技术
海量全景快速采集技术 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采集大量的360度全景图片,平均一张全景图片采集时间为几秒,而其它全景采集方法,需要十几分钟。该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并获国家863课题组技术研究立项。
海量全景快速处理算法 在很短时间内,快速处理生成大量360度全景图片,平均一张全景图象处理时间为十几秒,而其它处理方法需要几分钟。
构建全景电子地图的方法 该技术有效地将海量全景与 地图关联起来。该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
Flash球模型播放算法 运用Flash播放球形全景,可以使得网络用户方便观看全景,可以解决用户插件下载问题。
海量全景数据网络传输方法 将海量全景图片快速从服务端传输到客户端,使得用户实现网络快速浏览。
系统要求
系统对硬件的要求:采集系统:采集电脑、相机、镜头;服务器系统:满足2个Intel 双核CPU、内存4G以上、硬盘400G以上的服务器。
系统对软件的要求:服务器软件:Windows Server 2003,SQL Server 2005,IIS,.Net Framework 2.0;客户端软件:IE 6.0及以上,或者Firefox2.0及以上、Flash Player 9.0及以上。
系统对网络环境的要求:系统运行的服务器对网络环境要求:也需要有硬件安全防护,一个固定的IP地址(Internet IP Address),至少100M共享的网络环境。
17、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17
项目名称:无人值班变电站现场规程图示化系统
现有基础情况
项目所处阶段:研发测试阶段
投入资金和人力:本项目新增投资120万元,其中购置固定资产60万元,流动资金60万元。
具体合作需求
无人值班变电站现场规程图示化系统是利用图像拼合技术,flash动画编程、脚本编程技术、三维模拟技术、视频采编技术等一系列高科技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变电站现场规程图示化展示和模拟操作,对变电站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监控操作、后台运行管理及各种设施设备细节、技术重点进行全息解析。从而将生硬、不便理解的文字转换成便于理解的多媒体互动演示信息(如设备开关的使用方法:在什么情况下断或合,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保护面板的功能应用等等)。并采用综合多媒体技术对变电站运行、管理、维护、检修起到辅助、决策和培训作用,从而很大提高智能化变电站员工的工作效率,技能水平。
主要技术:
1、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和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软件采用的基于OpenGL的动态环境技术所产生的画面精度高,满足电力行业的高精度要求。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能够满足电力行业的各项需求功能,更容易实现功能的定制。
2、多线程、多显示场景图形驱动过程模型引擎设计,动态资源调用,降低了系统内部资源消耗。实现本地、网络、移动系统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用。
3、多种不同规格和架构的立体显示技术和方案,比同行产品更能满足变电站管理展示和培训需求。
4、实现网络远程驱动引擎,借助IE浏览器,实现异地访问。WebVREngine网页虚拟现实引擎与同行引擎大小、下载速度要小一个数量级。当软件多个窗口或同一个窗口浏览多个对象时,WebVREngine不会出现“死等”、“死机”、“内存溢出”等现象。
项目内容:
1、变电站现场规程图示化
变电站现场规程图示化展示系统是利用图像拼合技术包括(图形采编、整合、展示界面、系统导航菜单显示等),falsh动画编程,脚本编程技术,包括(前导动画、动态演示、互动模拟操作、模拟运行等),三维模拟技术包括(模拟真实建模、模拟运行)等一系列高科技多媒体技术手段(视频采集编辑技术、语音提示、危险报警等)实现变电站现场规程图示化展示、模拟操作。
2、新型理念规程
新型理念是指将生硬不便理解的文字信息利用多媒体综合技术进行诠释,并以不同表现形式生动形象的将文字概念转换成数字多媒体信息。将传统规程利用新型理念规程设计开发图像解析、交互模拟、三维透视、视频讲解等功能完成无人值班变电站现场规程图示化系统。
3、变电站现场规程图示化的开发与知识集成
在变电站现场规程图示化的基础上,开发图示化管理应用系统,主要包括flash脚本动画、三维模拟动画、数字化多媒体、视频采编叠加等,结合智能化变电站现场规程进行图示化展示应用,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现场规程图示化系统基于网络的共享和友好访问。
18、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18
项目名称:基于图形识别技术的掌上数字博物馆系统
现有基础情况
公司为用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全套虚拟现实系统解决方案;为文物资源展示的用户量身定制专业的虚拟现实系统;为用户的产品和系统提供高端的数字化服务。
目前公司在城市规划、旅游、文物与古迹等领域研发了专用的行业应用系统。公司建立了专业的网站和一流的网络售后服务体系,并建立了行业虚拟现实专业网站,真正专业服务于专项行业。公司不断拓展新的行业,根据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创新研发新的行业应用和行业平台。
公司现有研发资金已经投入50余万元,随着行业应用与行业平台的不断增加和深入,投入的研发资金将会不断递增;每个行业的研发资金不低于本行业当年销售的8%。公司的资金投入还用于购买先进硬件与软件、分配股东股权给优秀员工和每年由本行业本年销售的10%的技术和市场培训费用等。
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对项目进行详细深度市场调研,得出详细的客户需求分析,同时建立市场策划组对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特征进行预测和设计,达到客户价值最大化和实现公司利润的目标。
具体合作需求
基于图形识别技术的掌上数字博物馆系统是以图形识别技术和图形定位技术为基础,以不断普及和推广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3G、WIFI无线网络为依托,针对博物馆展览而开发的数字博物馆系统,是展览展示和引导兼备的博物馆展览创新手段。该项目集展览信息展示、展览参观位置定位、参观过程导览、评论信息共享等功能于一体。
《基于图形识别技术的掌上博物馆系统(V2.0)》根据文物与古迹行业的特点,除了开发出图形驱动的所有基本功能外,主要研发出符合文物与古迹行业的系列扩展功能,形成了通用文物与古迹虚拟现实引擎软件体系,成为行业系统专业的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
已攻克的技术:数字文物与古迹的三维复原图形驱动与绘制技术;History Drawing–Fusion面向对象的历史融合绘制建模技术;StereoVR立体显示技术;Multi-Channel Fusion多通道融合技术; WebVREngine网页虚拟现实引擎技术;MobileVREngine移动虚拟现实引擎技术。
待攻克的技术:Multi-Channel Fusion多通道融合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算法;History Drawing–Fusion面向对象的历史融合绘制建模技术需要更多地获得和组织知识库;MobileVREngine移动虚拟现实引擎技术需要扩展测试范围,要涉及到更多范围不同CPU和手持显卡类型的移动终端。
19、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4019
项目名称:喷淋磷化工序用常温锌系除油磷化液
现有基础情况
公司从事添加剂、造纸添加剂、净水絮凝剂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近年来,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结合自主产品的独有特点,陆续开发出质优价廉的新产品,深受用户的好评。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公司现在已经实现了技术开发、生产加工、科学管理、销售一体化系统。现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均受过高等教育的培训,在添加剂领域,是早注重技术研发、科学管理的少数厂家之一。公司在实现本技术需求在设备、人员和经费上资源充沛。已经完成前期的技术调研、市场调研和成本核算,前期投入18万元。
具体合作需求
与现在使用的铁系相比:
1、应达到不需要加热磷化液(5-40℃);
2、工艺流程由6工位或4工位改为2工位(除油、磷化-水洗);
3、实现节能减排;
4、形成的磷化膜应均匀致密,油漆附着力强;
5、溶液沉渣少,不易堵喷头;
6、溶液能循环使用。
新型常温锌系除油磷化液应彻底克服了传统工艺除油、磷化容易串液,能源浪费严重,产品消耗量大等缺陷,应达到无毒、无味、不燃、无腐蚀、溶于水,磷化前无需除油,以实现除油磷化一次完成。
技术指标
理化指标
浓缩液
工作液
外观
淡蓝色透明液体
无色透明液体
游离酸度
24-30点
1.5-2点
总酸度
260-350点
25-45点
比重
1.25±0.02
1.01±0.01
PH值
1.5-2.0
2.5-3.5
磷化膜技术指标:
外观:灰色至蓝色 膜厚:0.5-1um 柔韧性:1mm
漆膜附着力:1级 耐蚀性:自然存放期:≥7天
喷淋时间:2.5-3分钟
20、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4020
项目名称:预涂板缝焊涂层处理技术
现有基础情况
在3年前,企业就开始了把镀锌钢板和预涂钢板应用于钢桶制造的研发工作,已经解决的技术或工艺难点有:原有生产线的改造;自动上料系统;焊缝的补涂;划痕的修复等。为了解决缝焊问题,企业做了大量的调研和试验,先后采用化学、磨削加工及铣削加工等方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具体合作需求
目前,国内金属包装行业用镀锌钢板和预涂卷板为原材料制作钢桶的新工艺的普及已势在必行,这种工艺很好的解决了钢桶涂装污染问题,而且能实现钢桶的彩色化,使得钢桶的包装上了一个更高的档次。
这种新工艺相配套的一些技术和设备要进一步研发,在行业内还有几个未解决好的技术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预涂板缝焊涂层处理技术,此项技术已经列为2016年度中国钢桶包装业攻关项目之一。本需求研究目标是研制一种预涂板涂层处理生产线(设备)),用来自动化处理镀锌钢板和预涂卷板焊接搭边处涂层预处理的专用设备,以消除缝焊搭接处的镀锌层或涂膜层,为下道工序—缝焊提供光洁的表面。本技术需求是采用镀锌钢板和预涂卷板制桶必不可少的设备,它为本行业采用这种新工艺材料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解决了用镀锌钢板和预涂卷板工业化生产钢桶这一一直困扰行业企业的瓶颈。
本需求的解决必将推动镀锌钢板和预涂卷板在金属包装行业和集装箱制造业的应用,并通过镀锌钢板和预涂卷板的应用而达到生产产生的废气和废水为零污染,从而保护环境。
主要技术条件:涂层处理宽度:3-6mm;涂层处理厚度16-25um:加工长度:500-1900mm(可调);定位精度:±0.05mm;生产节拍:≥6米/分钟;自动化程度:全自动。
生产线(设备)成本控制在160万元人民币以内。
21、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7021
项目名称:涂装过程中有机废气综合净化治理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工业废气未经治理直接排放在大气中势必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有效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国务院253号)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治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决定对其进行治理,使废气治理后达标外排。为此公司决定对现行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现在社会上公开征集的废气处理工艺设计方案,待公司审核后实施。
通过采用此项技术,可将钢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有机废气得到净化处理,达到国家GB16297-1996气体排放标准。
采用常温有机废气治理法或有机废气治理法均可。
技术指标:
1、 应用范围: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
2、 废气净化治理量≤13000M3/h;
3、 环保:排放口的净化气体是无烟无味,达到国家GB16297-1996气体排放标准;
4、 外涂固化炉相比改造前节能10-15%;
5、 内涂固化炉相比改造前节能5-10%;
6、 PVF内涂桶相比改造前节能8-12%;
7、 质量:余热利用不影响产品质量,固化炉测温点温度波动为±2;
8、 寿命:催化剂寿命>2年,炉体寿命>8年;
10、安全性:所有操作均由PLC程序控制;
11、停产安装时间:≤5天。
22、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22
项目名称:新型微纳气体传感器芯片大规模封装与测试技术
现有基础情况
公司目前已掌握微纳米气体传感器、金属橡胶材料(MRM)、空气净化系统、远程无线报警等多个环保领域多个核心技术,逐渐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具体合作需求
针对智慧城市中对气体传感器低功耗、高可靠性、轻量化的要求,为满足该领域常见气体检测的监测要求,项目提出基于纳米金属氧化物材料的微纳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集成了纳米材料优良的气敏特性与MEMS的精密结构,在解决精确掺杂和温度控制基础上,实现对各类氧化还原性气体,O2、H2、甲醛、CH4等的检测,且具有微功耗、轻量化、低成本及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特点。
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的总体方案设计;纳米TiO2、SiO2等薄膜材料制备工艺与表征及工艺参数与形貌、晶体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在气敏性能的测试基础上,研究掺杂、物相、温度、形貌等对纳米薄膜气敏特性的影响方式;研究纳米薄膜与加热器、电极等集成在一起的非标准工艺,并使器件成品率高、一致性好;研制出低功耗、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高端气体传感器;研究传感器外围配置电路,形成能够独立工作且能与外围设备通信的传感器微系统。基于金属氧化微纳气体传感器,开发模块化的气体传感器微系统,性进行示范。
项目在工艺、技术、应用等各个方面的创新性,将使微纳气体传感器比现有市场的相关产品更具有优越性能。
23、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23
项目名称:剪切线剪切设备废边输送系统
现有基础情况
目前工程中应用的溜槽仅考虑溜槽角度问题。通过大量现场使用得出角度值约为15度~30度内。内部曲线仅能够参考有限的进口设备。在来料规格,剪切速度达到400m/min后参考资料十分有限。
具体合作需求
带钢经过剪切设备后废边带钢在自由状态会形成一定轨迹,此轨迹关系到剪切设备溜槽内部曲线。在工业生产中随着剪切速度的提高,溜槽的通畅性要求越来越严格,溜槽内部曲线与废边带钢轨迹需完全吻合,若存在差异性过大的话必然会带来堵钢,造成生产线的停机,故障率提高。
因此废边带钢运行轨迹的曲线需要模拟仿真得出。
技术指标
宽度3~50mm带钢在速度0~1000m/min的运动代表性曲线需仿真取得;
将多类代表性曲线简化为一种曲线;
将曲线方程函数化,便于在加工溜槽内部曲线时在数控机床上易于编程。
24、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8024
项目名称:智能化自由锻造压机
具体合作需求
该技术需求为一套集成机电液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自由锻造压机方案。该方案可以解决目前锻造压机高频工作及控制技术难题,实现锻造压机的技术突破。
该方案中,主要技术条件包括:设备锻造锤头的锻造工作力最大为500 kN,锤头锻造工作行程为5 mm,工作时的锻造压下量为2 mm,锻造锤头的工作频次为20~30Hz,锻造后产品的尺寸控制精度为±0.1 mm。动力部分可采用液压或机械的传动方式(首选液压),锻造生产过程为自由锻造。该方案还应当具备完整的液压和电气控制系统。由于该压机的工作频次和产品控制精度要求都很高,因此,该设备方案应当具备“智能制造”的特性,即在每一个独立的锻造周期中(大约30~50 ms),实现锤头的速度和位置的自动精确检测和控制;同时考虑闷车工况的检测报警及处理解决措施。
25、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25
项目名称:通过APP实现无人机螺旋桨上呈现monkey light彩色画面效果技术研究
具体合作需求
将螺旋桨和闪图电路结合,在旋翼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以螺旋桨作为场频,闪图电路作为行频,利用人体视觉暂留现象实现完整视图显示,在无人机的螺旋桨上呈现彩色画面效果。
该产品研发方向符合“互联网+”领域下的新型创新,可将互联网APP、无人机技术与传统市场广告营销行业深度融合,填补国内广告营销产品的一项空白。
应用场景:户外广告;航展航模;庆典宣传等。
总体上需达到monkey light的效果。要求闪图电路能与手机通过蓝牙、GPRS、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由四部分构成:1、闪图电路;2、电源(从无人机上取电,通过滑环供给闪图电路);3、遥控器和手机通信系统;4、其他(闪图电路制成的fpcb与螺旋桨胶接,螺旋桨与无人机的连接等。)
以上部分技术目前已较为成熟,需求重点及难点在于,将以上几部分集成在一起,并且强度要够,体积要小,重量要轻。
1、 强度要能承受1000转/每分钟的离心力;
2、 宽度要与螺旋桨一致;
3、 闪图电路重量不超过100克。
成本估算:电路开发制作30万;电源及滑环15万;遥控器和手机APP 10万;定制螺旋桨及胶接等25万。
26、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7026
项目名称:高效生物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1、COD从1000降到40;
2、氨氮水平从1000降到40;
3、吨污水处理成本0.15元以下。
27、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27
项目名称:室内定位传感器
具体合作需求
室内定位传感器,希望接口为I2C,希望将成本控制在500元以下。
28、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28
项目名称:减少元器件表面贴装虚焊的技术开发
现有基础情况
公司现有SMT生产线一条、X光检测设备一台、80倍放大镜三台。
具体合作需求
元器件与印制电路板电气连接和机械连接的连接点被称为焊点,焊点的结构和强度就决定了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焊点常见缺陷有虚焊、假焊、拉尖、锡瘤、夹杂、气泡、针孔等,其中虚焊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给检查、测试带来很大的麻烦,不良的焊点将导致电路失效不能正常工作,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随着科技发展,电子产品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单位面积中装联的电子元器件越来越多。如何在高密度下减少BGA、细间距元器件表面贴装虚焊,实现高可靠性焊接是工艺技术人员面临的难题。
在公司现有条件下,进行工艺优化,将BGA、细间距元器件表面贴装虚焊率降低到百万分之3~5。
29、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29
项目名称:水库堤坝漏水检测技术
具体合作需求
高分辨率电测深(GDS)水库堤坝漏水检测技术:采用快速自电原理查找水库漏水点,在自电电位剖面曲线中可查看出现了两处明显的正异常,不漏水地段自电背景值为负的6~10mv,遇到漏水点突然上升到正的2~3.5mv,说明自电异常反映漏水点是正确可靠的。
GDT水库堤坝漏水检测技术,是通过仪器内部软件对电阻率曲线的斜率进行处理计算得出GDS值,该曲线对地层反映明显直观,为水库堤坝漏水勘察提供了有力的勘察手段。
GDS高分辨率测深主要技术参数:
1、 对探测目的层的分辨率高达3%(目的层厚与埋深之比);
2、 低阻薄层(1:5)分辨率达1.5%;
3、 高阻薄层(5:1)达2%;
4、 高密度GDS曲线组合图 对目的层与围岩电阻率差<7%的异常反映。
30、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30
项目名称:文化遗产数字化再现技术研发
具体合作需求
以杜陵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为依托,重点围绕增强现实匹配成像技术、多视角高清内容的高速自动生成技术、实时角色植入计算机建模技术与用户人群自然人机交互技术和大遗址虚拟复原、文化传播的研究与应用,旨在实现历史、文化、旅游与科技的高度融合。
1、增强现实匹配成像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游客通过在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如3G手机或平板电脑、Ipad等)上安装该产品的客户端,只需用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捕捉大遗址的实际场景,使大遗址场景出现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上,界面上就会自动出现该遗址在千百年前的真实风貌。综合运用声音、图像、光电、动画、数字互动等科技手段,开展大遗址的全新复原模式和旅游开发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以市场驱动和数字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为手段,建设“数字化大遗址”工程。
2、数字定点跟踪匹配融汇装置设备与高清内容的高速自动生成技术:研制数字定点跟踪匹配融汇装置设备,解决多视角高清内容的高速自动生成技术;
实时角色植入与虚实合成技术:按照题材要求建立合理的场景物体和人体虚拟模型,以匹配实景纹理,提供一定的物理和生理性质,给场景互动提供依据;正确处理不同载体的影像素材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并对合成后的影像做画面矫正,淡化或者消除载体模型之间的拼接痕迹。
31、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31
项目名称:均流技术电源研发
现有基础情况
已有成熟的中小功率电源解决方案。
具体合作需求
主要技术: 输入电压180V~375V; 输出电压5V;输出功率400W;效率≥82%;负载调整率:≤0.02%。
具体需求:负载调整率:≤0.02%,具有均流技术的电源解决方案。
32、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1032
项目名称:磁反馈电源研发
现有基础情况
已有比较成熟的磁反馈小功率电源解决方案。
具体合作需求
主要技术: 输入电压16V~50V; 输出电压±5V;输出功率100W;效率≥78%;
结构尺寸:76.33×38.23×10.16mm3。
33、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4033
项目名称:高堆密度、有序化、功能化的石墨烯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锂硫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技术开发
现有基础情况
目前石墨烯方向研究人员8人,包括4名博士、4名硕士,已开展氧化还原法制石墨烯、氮掺杂石墨烯、石墨烯微球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新能源电极材料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均处于小试研究阶段,拥有相关制备、分析仪器十几台,投入研发金额百万余元,后期会持续投入研发经费。
具体合作需求
1、高堆密度三维多孔石墨烯复合材料(石墨烯与多孔炭材料、无机MnO2复合)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
石墨烯复合材料堆密度≥0.4 g/ml,比表面积≥2000m2/g,电极比容量≥240F/g(电流密度1A/g,6mol/LKOH电解液体系),电极比容量≥180F/g(电流密度100A/g,6mol/LKOH电解液体系),万次循环电容保持率≥95%;要求小试技术成熟。
2、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锂电负极材料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石墨烯复合材料(石墨烯与炭微球、硬炭、球状石墨的复合材料)堆密度≥1.0 g/ml,电极材料比容量≥500mAh/g(电流密度0.1A/g),电极材料比容量≥400mAh/g(电流密度5A/g),3000次电极容量80%以上;要求小试技术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性,并且小试技术成熟。
34、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4034
项目名称:大尺寸高性能的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
现有基础情况
目前已经开展了通过CVD制备石墨烯薄膜和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薄膜,正处在实验室研发阶段,已投入资金650万左右;拥有旋涂设备、真空蒸镀设备以及各种光电性能测试设备。
具体合作需求
本项目技术需求是制备大尺寸高性能的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
(光电性能指标:薄膜电阻:< 150 Ohm/□ ,透光率:> 88 %,雾度:< 0.5 %)
石墨烯的各种制造方法都存在需要解决的课题,而各种改进技术也在开发之中。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大规模工业化制备半导体薄膜材料的沉积技术,以铜箔、镍膜等平面型金属为生长基,利用甲烷等含碳化合物作碳源,通过其在基体表面的高温分解来生长石墨烯。
CVD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所得石墨烯质量高,可实现大面积生长,且较易转移到各种基体上等优点。但在制备石墨烯薄膜时有成本高,不适合量产等缺点,并且在转移过程中薄膜很容易被破坏。因此,本项目技术需求如下:
1、研发为有效的石墨烯还原与机构修补技术,提高石墨烯导电薄膜的导电性能; (光电性能指标:薄膜电阻:< 150 Ohm/□ ,透光率:> 88 %,雾度:< 0.5 %)
2、研发与研究大尺寸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 (尺寸:30 cm × 21 cm(12英寸))
3. 研发合适的掺杂技术,提供更多的石墨烯薄膜与基层之间的连接途径以降低片连接电阻。
35、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4035
项目名称:高容量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现有基础情况
目前正在开展170Wh/kg的第一代三元动力电池量产工作和220Wh/kg的第二代三元动力电池研发工作;300Wh/kg的动力电池相关技术处于技术储备和调研阶段,高容量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是其中的关键技术,需要提前介入研发。
实验室方面的动力电池关键材料中试制备平台已投入使用,具备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及性能测试、软包锂离子电池组装及性能测试的功能,配备有价值800余万元的电池研发设备。同时正在投资建设年产2.2亿Wh的三元动力电池工业化试验生产线。
该方向专职研发员10人,均为毕业于中科院、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硕博士,另有一支超过10年动力电池产业化经验的技术支持团队。
具体合作需求
采用现有正负极材料,诸如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NCM)、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NCA)以及高容量石墨负极等,可以设计出能量密度超过200Wh/kg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但是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要想达到300Wh/kg,就需要开发新一代高比能正负极材料。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由于具有高达300mAh/g的比容量,近年来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开发热点。
项目需求比容量>300mAh/g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小试或中试制备技术,在电流密度为0.1C时,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不低于87%,循环寿命在1C充放电倍率下300次容量保持率>90%。 工程机械等领域。公司主要产品有九大系列各项性能指标都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36、难题编号:NTSX001201611104035
项目名称:连铸结晶器水平电磁场发生装置的研发
现有基础情况
1、企业已建成世界先进的了中间包、结晶器水力学模型试验台,能够为结晶器内多种流场形式进行水力学模拟实验。
2、企业已建成高性能仿真实验室,并且购买了ANSYS FLUENT和PROCAST仿真软件,能够实现电磁流体动力学仿真模拟。
3、已有合作企业愿意提供连铸机进行工业化试验的意向。
具体合作需求
通过开发在连铸结晶器上安装的水平电磁场(level magnetic field, LMF)发生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对钢水施加电磁力抑制化学成分不同的钢种混合,实现碳钢和不锈钢的复合浇注。
1、水平电磁场的电磁力控制装置设计;
2、电磁控制装置安装位置设计;
3、结晶器内两个钢种的浸入式水口形式对电磁流场的影响;
4、结晶器内两个钢种流量对电磁流场的影响;
5、结晶器冷却强度对复合浇注层厚度的影响。
该技术在日本已取得试验研究结果,但在国内还未见相关的研究报告,有一定的技术可行性。通过对现有连铸机结晶器的设计改造以及二冷水冷却强度的优化控制可实现复合浇注工艺。
打开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