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编号:
发布时间:2020-01-08
所在地:河南省
有效期:
研发经费: 面议
研发周期:
联系方式:******
企业规模:2000人以上
主营业务: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电力工程、机电工程、钢结构工程、消防设施工程、地基基础工程、装修装饰及幕墙工程、防水防腐保温工程、电子与智能化工程、起重设备安装工程、石油化工及水利水电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环保及特种专业工程、矿山及冶金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高耸构筑物及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承接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的相应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和相关的技术、咨询与管理服务;建筑设计及咨询;试验;建筑劳务分包;工程造价咨询;建筑工程技术咨询及技术开发;测绘技术咨询服务及工程测量;承包境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及境内国际招标工程,以及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出口;对外贸易经营;房屋及建筑工程机械和设备租赁、普通货物运输;起重及机电设备安装、服务;大型设备安装服务;建筑设备和材料及混凝土销售
点击获取联系方式,直接对接
分享到:
1、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和需求:
针对国内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结合“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优越性,开展新型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开发。通过静力性能、结构疲劳损伤累积机理、损伤识别及疲劳可靠度等试验以及示范应用,完成该住宅体系的设计、加工、安装集成技术研究,形成以河南二建为中心、以加工制造为支撑,独具特色的多高层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
2、技术难点
本项目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充分发挥了钢材与混凝土自身特点和优势,取长补短,在强度、刚度和延性等方面都比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要好,同时还具备装配式的特性,施工方便,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疲劳损伤累积机理、损伤识别及疲劳可靠度进行研究。目前国内有关钢-混凝上组合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静力方面,有关疲劳方面的研究不多。当前研究认为:传统的“荷载-疲劳寿命”方法只适合处于弹性状态下的结构,而在弹塑性阶段的疲劳损伤累积机理、损伤识别及疲劳可靠度等问题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
(2)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结构体系进行开发和研究。目前我国对于钢-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本项目拟在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组合结构的材料特性,在考虑装配式安装的前提下,开发出新的结构体系,使该组合结构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得到应用,进而进行推广。
3、需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非弹性阶段疲劳损伤累积机理、损伤识别及疲劳可靠度进行研究,确定混凝土板和钢梁的相对滑移致使连接件产生非弹性变形的影响因素;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静力性能和新型结构体系开发等研究,根据组合结构的材料特性,在考虑装配式安装的前提下,开发新型结构体系。
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重量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生产程度高、合理应用材质和施工速度快等优点。然而,我国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还很少,因此,开展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符合未来房地产行业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其市场应用前景广阔,项目完成后,还能够达到节能、减排、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具有极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4、技术应用领域
本课题属于新材料领域。
拟对产学研合作方的水平要求:
1.技术实力
(1)要求合作单位为省内外科研院所、科研院校或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相关认证。
(2)要求合作单位具备良好的实验设施,具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及土木工程高性能计算中心等;具有大型结构多功能试验加载系统(3000t及以上)、大型结构拟静力与拟动力试验反力墙加载系统、结构抗爆试验系统等大型试验设备。
(3)要求合作单位具有较强的科研技术力量,在组合结构抗震领域完成多项省部级、国家级课题,拥有相关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项目团队负责人具有博士学历、教授职称,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4)管理水平:拥有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制度。
2.信誉
经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信用正常,经营正常,无不良信用记录。
3.已有成果
前期科研基础:已参与过国家级装配式结构重大科研课题项目,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对国内外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已有研究,对建筑部品设计标准化设计、机械化装配、信息化管理有整体把控;在研课题符合本项目需求点所提的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及需求指标,或是对本项目需求点已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及标准。
具体要求,由双方洽谈商定。
打开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