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成立于2005年,为国内高校第一个专业从事芳香植物教学、科研、开发的机构。中心建有提取实验室、留香干燥实验室、物化测试室、精油调配室、品香室、动物研究室、功效评价室、育苗暖棚等,拥有先进的研究和测试设备。多年来,中心依托精干务实的科研队伍,致力于芳香植物的研究和成果的产业化,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已在上海、新疆、贵州、吴江、海南、昆明等地建立科研合作种植基地;在崇明建立芳香植物生态农业基地,与应用企业联合共建科研中心、联合实验室等。
产业化
一、中心简介
成立于2005年,前身为1998年成立的上海交通大学芳香植物研究室,国内高校第一个专业从事芳香植物教学、科研、开发的机构,在大学讲坛第一个开设芳香植物课程。中心主任姚雷教授编著了建国以来第一部芳香植物高等院校教材,另有著作5部。现任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香料香精及化妆品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2008年9月中心作为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上海市科普拓展基地”正式挂牌 。
■2010年被授予“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二、主要工作内容
1. 品种筛选与培育
芳香植物繁育、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目前已经在新疆、云南、甘肃、贵州、山东等地拥有10多个合作签约基地。包括山东平阴玫瑰种植基地、甘肃苦水玫瑰种植基地、贵州山苍子种植基地、上海崇明芳香植物种植基地、新疆薰衣草种植基地、浙江湖州玫瑰种植基地、江苏吴江芳香植物种植基地、安徽薄荷种植基地、陕西渭南大马士革玫瑰种植基地、云南石林香叶天竺葵基地、湖北大冶芳香植物产业基地。
在上海地区引种了超过200个品种的芳香植物,其中4种植物为国内首次引种。
相关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过万亩。
获奖:
第五届中国香精香料学术研讨会论文评比三等奖(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论文题目:《两种甘菊生长习性及精油成分差异性分析》
第七届中国香精香料学术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论文题目:《薄荷品种间遗传关系分析与植物学性状和精油成分差异》
第八届中国香精香料学术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论文题目:《迷迭香的两种化学型精油成分对比和安全性研究》
第九届中国香精香料学术研讨会论文评比三等奖(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论文题目:《薄荷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及我国薄荷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 •
《薰衣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课题获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名列第二
2. 成分提取分离与测试
帮助精油提取与加工企业改进生产设备,引入新工艺。
3. 功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建立了覆盖120余种芳香植物的种植资源圃,提取和收集了超过2000份精油样本建立精油成分数据库。综合DNA分子标记、精油化学成分标记、植物形态学标记建立芳香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并且针对我国种植面积非常大的三种芳香植物:玫瑰、薄荷、薰衣草进行了种植资源评价。
搭建了覆盖细胞、动物、临床水平的精油功效与安全性评价体系,筛选得到20余种分别具有抗焦虑、抗炎、抑菌等功效的精油及活性化合物;建立了精油微胶囊包裹技术、精油水溶制剂技术.
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自主或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60余种。
4. 多种功效的康复景观建设
芳香植物的活体香气能够在园林中起到调节情绪、抑菌、抗呼吸道炎症等功效。我们综合应用了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活体香气分析技术、脑电分析、心理量表等技术手段进行活体香气的定性定量分析与功能研究,建立了具有不同保健功能的园林中芳香植物配置技术,为芳香植物在康养社区、城市绿地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发表论文4篇,授权专利2项。
2004年在崇明岛建设了第一个闻香园。2007年在闵行体育公园建设了上海第一个保健闻香园。2008年建设了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芳香保健专业委员会示范项目,位于吴江的降血压闻香园。后续还在上房园艺梦花源等地陆续建设了多个康复花园。
三、已有专利&产品
打开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