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直通车成果库技术项目
样机(样品)
项目简介
龋齿,又称蛀牙,是人类社会中最流行的慢性疾病之一,甚至可能伴随个人一生。 这是一种由口腔细菌酵解碳水化合物产生酸性物质,并腐蚀牙齿造成局部损坏的疾病,也 是造成口腔疼痛和牙损坏的主要原因。牙釉质位于牙齿的最表面,在人体中拥有最强的机 械强度,是一种高度矿化的由羟基磷灰石(HAP)组成的组织。因此,釉质为牙提供足够的硬 度,并提供咀嚼等基本功能。但是,由于釉质在牙齿的最表面,所以龋齿也首先发生于釉质 层。对于人类来说,牙釉质的自修复在唾液环境中十分缓慢。所以,若不能有效保护釉质,甚 至不能有效地对釉质层进行修复,那么牙齿的腐蚀会蔓延到本质中,并最终破坏牙齿结构。鉴于此,有许多新的仿生材料及技术被研发,并用于牙釉质的修复。目前市场上常用合金、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方法进行龋齿修复。一般是先采用机械方法去除龋齿部位,再用各种材料等对去掉部位进行填充。但是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化学成分不同 ,导致力学性能不同,易磨损;2.材料生物相容性差,如:银汞合金有毒,部分树脂对牙髓刺激性;3.材料发生收缩造成牙体组织与材料之间留有缝隙,引发继发龋;4.机械处理过程会除去一些健康釉质,增大了牙釉质的损伤和牙本质损伤的风险;本技术方案申请了类牙釉结构磷灰石以及无机聚离子团簇的制备方法,统一了材料、结构、力学性能,而且能实现原位修复,实验人员用纳米压痕技术测试牙釉质修复层的力学强度。结果显示,长出来的人工牙釉质,其硬度和弹性模量与天然牙釉质的数值几乎相同。据卫健委数据,2017年我国共有口腔疾病患者6.94亿人,基数庞大。2017年我国口腔科门、急诊人次数达到1.44亿人次,同比增长9.18%,而且该诊疗人次数据还不包括大量的口腔诊所等机构。
技术/产品创新性
本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类牙釉结构羟基磷灰石及其制备方法,以磷酸钙聚合离子为 前驱体,通过这种前驱体实现在牙釉质表面形成类牙釉结构羟基磷灰石,该类牙釉结构羟 基磷灰石与天然釉质的结构相同,且取向与修复前的釉柱一致,能与基底牙釉质紧密结合, 从而实现牙釉质结构的修复,同时恢复其力学性能。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机聚离子团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本发明方法可以制备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稳定存在的无机聚离子团簇,通过去除封端分子,可以使无机聚离子团簇发生聚合,从而用于制备尺度可控的连续块体、片状的无定形或结晶材料。
知识产权情况
1.一种类牙釉结构羟基磷灰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CN201710486462.2 申请日:2017.06.23 公开(公告)号:CN107343857A 公开(公告)日:2017.11.142.一种无机聚离子团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CN201710486463.7 申请日:20170623授权公告号CN107215885B授权公告日20190125
行业情况
本技术方案主要解决龋齿修复材料面临的耐磨性、生物相容性、安全性等问题。2017年9月卫计委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患龋情况呈现上升态势,中年人牙周健康有待提升。2019年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提出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统筹资源,基于口腔疾病防治现状和工作要求,提出了4项具体行动:口腔健康行为普及行动、口腔健康管理优化行动、口腔健康能力提升行动、口腔健康产业发展行动。明确了行动目标:2020年12岁儿童龋患率(%)控制在32%以内,2025年控制在30%以内;2020年12岁儿童龋齿充填治疗比(%)达到20%,2025年达到24%。
市场情况
应用领域主要包括:1、牙齿治疗;2、牙齿保健;3、骨科修复,用于荷兰联合利华(Unilever)等的牙釉质装置中,用于瑞典诺贝尔(Nobel)、瑞士ITI、德国费亚丹(Friadent)、美国BIOMET 3i、韩国奥齿泰(OSSTEM)等牙齿种植系统中。2017年我国共有口腔疾病患者6.94亿人,基数庞大。2017年我国口腔科门、急诊人次数达到1.44亿人次,同比增长9.18%。应用客户有:通策医疗、拜博口腔、瑞尔齿科、欢乐口腔、佳美口腔及各大医院齿科竞争对手:士卓曼(Straumann)
合作意向
技术许可, 合作研发
打开微信
“扫一扫”